安全行為習慣養成記
發布時間:
2018-12-25 10:22
來源:
安全的行為習慣,既是個人平安、家庭幸福的支點,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支點,更是國家興旺昌盛的支點。我們該如何培養員工的安全行為習慣呢?
1、健全機制,規范管理
企業要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規范生產安全管理,認真做好安全體系的建立和安全責任、安全措施在生產現場的落實,使檢查整改規范化、技術培訓制度化、安全管理標準化,扎實做好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要形成長期、長效的安全管理文化,強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將安全規程、安全要求化為員工的自覺習慣和行為。
2、警鐘長鳴,安全常講
要利用班前會、安全警示牌、宣傳標語、安全培訓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安全教育,大力激發安全生產“正能量”,時時提醒職工勿忘安全生產,促使安全宣傳教育入腦、入心;要大力抓安全親情教育,組織開展發送安全祝福短信,邀請家屬參加安全座談會,促使安全宣傳教育入家庭,讓員工親屬常吹安全風,督促員工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3、海恩法則,抓早抓小
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在日常安全生產工作中,員工一些細小的錯誤行為很容易被忽略,有的職工甚至視而不見,個別管理干部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長此以往必然會助長員工的不安全行為習慣。因此,對一些“未遂先兆”,一些小的隱患、小的意外要做到抓早抓小、分析總結,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以防小的隱患從量的累積轉化成大的事故。務必要強化“安全無小事”的理念,務必要以小見大,務必要防微杜漸,釘牢安全的“鐵釘”。
4、墨菲定律,杜絕僥幸
墨菲定律即“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引申到企業安全管理上就是“凡是可能發生安全事故的隱患就必定會發生安全事故”。很多不安全行為習慣,都是僥幸心理造成。今天沒出事,不等于明天不會出事;之前一直沒出事,不等于某一天不會出事,大意、僥幸將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這就需要安全管理部門將管理前移、處罰前置,把安全隱患當做安全事故一樣嚴肅對待,加強事前督辦,減少那些走形式的檢查。要培養員工“鄰里失火、自查爐灶”的憂患意識和工作責任心,及早發現、及早消除安全隱患問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5、創新方式,養成習慣
部分企業員工安全意識不強,甚至存在違章作業、盲目蠻干等生產習慣。而一個人工作習慣的形成或者改變,與他自身的情況以及所處企業的內部環境密切相關。這就需要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開動腦筋,創新方法,可以把員工的生產安全行為納入考核指標,將安全行為習慣與考核獎勵掛鉤,要推動一線員工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促使員工自覺養成安全的行為習慣。
6、熱爐法則,執“法”必嚴
熱爐法則意思是說,各項規章制度應該成為一座燒紅了的“熱爐”,它具有3個特點:一是事先警告,此爐是燒紅了的,一看便知道它能燙傷人;二是不管貴賤親疏,誰碰它它就燙誰;三是說燙真燙,不是擺架子嚇唬人的。要確保安全生產,企業僅僅有了安全管理制度還不行,還要遵循“熱爐法則”不折不扣地落實安全管理制度、推動安全操作規程得到執行。否則安全管理制度就變成了“橡皮筋”和“稻草人”,失去了約束力和震懾力,生產安全就無法保障。對于安全執法部門來說也是一樣,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發現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及時督促企業整改,該處罰的處罰、該查封的查封,這樣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才能對企業員工產生有效的約束力。
7、堅持原則,無情勝有情
安全生產,關乎生命。如果安全管理人員“有情”,對違規操作的人員網開一面,看似“皆大歡喜”,實則“后患無窮”。一次得過且過,事故就可能會悄悄帶走員工的健康和生命,那時體會到的才是真正的“無情”。
安全管理人員對待工作要不打折扣,落實制度要鐵面無私,要堅持原則、敢于碰硬,要敢于揭露、正視、消除安全隱患問題。寧可事前招來“罵聲”,不要事后聽到“哭聲”;寧可事前當“黑包公”,不要事后做“紅孩兒”。
讓安全成為一種習慣,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安全意識的樹立、安全觀念的形成、安全習慣的養成,都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員工個人自覺地“修”和“養”,也需要企業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地督促。只有大家都養成了安全的行為習慣,才能遠離事故、遠離傷害,才能讓員工平安健康,家庭幸福美滿。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