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意愿
發布時間:
2018-12-07 17:59
來源:
------淺談安全生產三大法則
據有關資料顯示,98%的事故發生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更深層次的分析顯示,安全意識淡薄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術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安全意識不強,必將釀成安全事故,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事實。那么如何去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呢?就是必須遵守安全生產中的三大法則。
法則一:安全知識勝于安全設施。
什么是安全知識?安全知識就是人們面對風險時,知道該怎么做,包括安全規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識等等。舉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兩米以上的工作都視為高處作業,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必須高掛低用,這就是所謂的安全知識。帶電部分不能碰,生產現場必須規范佩戴安全帽,有些人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安全知識的不具備。
我們如何去簡潔明了的理解法則一呢?按照我的舉例,也就是你知道高處作業要系好安全帶要比在高處作業平臺裝設一個護欄強,也更重要。
法則二:安全意識強于安全知識。
狹義的安全意識,指的是在人們思想意識中對于安全的認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警惕心理。絕大多數人不是不知道違章,而是有意無意的違章,這就屬于安全意識淡薄。回到剛才的高處作業和安全帶的例子,有些人明明知道兩米以上的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但自身的僥幸心理作祟,嫌麻煩就是不系安全帶,這就是安全意識問題。
法則三:安全意愿優于安全意識。
安全意愿指員工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實現安全績效的意志和愿望。安全意識往往停留在思想上,而安全意愿不僅僅是在思想上,同時還在情感上主動地去追求。一個不具備安全生產意愿的員工,一定不具備主動履行職責的行為。只有在強烈的安全生產意愿的驅動下,員工才能自覺地履行安全職責。我對安全意愿的理解就是“我要安全”。
沒有安全知識,員工就會稀里糊涂受傷害;沒有安全意識,事故就會不請自來。安全知識重要,安全意識更重要。當員工有了安全意識,就會學習安全知識,就會有安全保障。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安全管理要從員工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強化意識,用意識保證安全。
那么,如何培養員工的安全意愿?
首先我們必須要讓員工搞清楚“安全為了誰”。只有讓員工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才能讓員工的心態從“要我安全”變成“我要安全”。很多時候我們的安全制度有了,安全教育也做了,安全管理也監督了,讓員工被動地接受安全防范的知識和意識,這就是所謂的“要我安全”。然而讓員工明白“安全為了誰”,才會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一個個安全制度,才能當成是有效的保護措施;一次次的安全教育,才能當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腦入心,安全意識才能深處扎根,這就是所謂的“我要安全”。
安全生產對于企業和個人都具有重要意義,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安全生產,員工個人的家庭幸福也離不開安全生產,安全生產需要依靠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讓我們攜手建設公司和員工的命運共同體,共同遵守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共同將“要我安全”的態度轉變為“我要安全”,共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共同營造安全生產的氛圍。
關注手機端